应县木塔,建于公元1056年,塔高67.31米,底层直径30.27米,总重量7400多吨,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、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。1961年,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“世界上最高的木塔”。
应县木塔
应县木塔有着传奇历史,在现存辽、宋、金、元各朝官方文献中并无提及,进入20世纪以来才被“再发现”。1933年9月17日,梁思成与营造学社同仁刘敦桢、莫宗江等抵达应县,在后来给林徽因的信中,他写道:“今天正式的去拜见佛宫寺塔,绝对的overwhelming(压倒性的),好到令人叫绝,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!”
不仅是千年木构奇迹,应县木塔也是一个大型“文化艺术综合体”。其间,有历代画工绘制的壁画和彩画,最早塑于辽代的造像,大量匾额、题记、碑刻,还有秘藏在佛像中的大量辽代文物、经卷文书、佛画和七宝舍利……在山西省各级考古文博单位大力支持下,由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鉴主编,山西博物院、应县人民政府、上海书画出版社历时三年联合编纂的大型图像文献《应县木塔》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首发。当天,“应县木塔—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”专题展览开幕。
《应县木塔》新书首发
为保护国宝,应县木塔现已不对游客开放2层以上部分,没有特殊情况,无法登临内部近观。作为迄今关于应县木塔最全面系统清晰的超大型四开影像文献,《应县木塔》以悦目赏心的方式记录并呈现木塔中遗存的古代艺术好股盛,让更多人有机会一窥其内在之美。全书以木塔建筑空间为核心,按由内而外的逻辑,系统呈现各层文物遗存,配以大量高清图像、方位示意图等,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,既是对梁思成等前辈学者学术精神的继承,也是新时代文化遗产出版的重要成果。
三层阿閦佛(局部)·书影实拍
一层·斗拱·书影实拍
三层·不空成就佛袈裟钩钮·书影实拍
由山西博物院、上海书画出版社、应县人民政府、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主办的“应县木塔—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”专题展览集合近年来专业调查获取的130余幅高清影像,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、宗教艺术及装藏文物。展览分三大单元深入解读木塔价值:“建筑奇迹”——通过梁思成、李乾朗绘制的图纸清晰呈现其结构与匠艺;“塔中佛国”——展现自下而上五层佛殿的宗教艺术与空间意境;“装藏文物”则聚焦佛像内发现的七宝舍利、《契丹藏》官刻本等辽代珍品。
山西博物院、上海书画出版社、应县人民政府、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主办“应县木塔—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”专题展览
当天下午举办的“应县木塔专题学术研讨会”上,来自北京大学、中国美术学院、故宫博物院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应县木塔研究与展示、木塔古建筑研究、木塔的壁画与造像艺术、木塔的装藏文物等主题进行深度研讨,为推动木塔研究、保护与传播的融合发展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。
合作签约
山西博物院还分别与应县人民政府、上海书画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未来将共同在学术研究、展览策划、图书出版、公共教育等多层面开展深度紧密合作。从图书到展览、研究,围绕“应县木塔”,是文博界与出版界深度协同、晋沪两地文化协作的重要成果。
应县木塔一层 · 过去七佛
应县木塔二层 · 华严三圣
应县木塔三层 · 金刚界曼荼罗
应县木塔四层 · 华严法会
五层 · 八大菩萨曼荼罗
金石通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